针对一些矿业权人反映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存在不实甚至造假行为,行业协会开始采取行动。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制定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报告规则(2025)》。该规则强调透明性、实质性、胜任性三个原则,并适用于资本与证券市场。
透明性要求公开报告向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及其专业顾问提供充分的信息,确保信息清晰无歧义,避免误导。实质性则要求报告中包含所有合理相关信息,以支持对勘查靶区、勘查结果、资源量和储量作出合理且审慎的判断。胜任性则要求报告应由具备相应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完成,这些人员需为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会员或经认可的专业组织成员。
技术报告应客观公正地反映所报告事项,并说明资源量估算的不确定性。专家指出,矿产资源储量是矿业权交易的基础,直接影响其价值及交易额。若未经过科学精准的储量评估,甚至出现虚假评估,矿业权人可能面临巨大投资损失,甚至法律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实行“资质+单位”管理模式。自2017年国务院取消地质勘查资质行政许可后,缺乏有效措施保障市场良性竞争和报告质量,导致矿产资源底数不清、储量信息不准等问题,阻碍了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矿产资源储量评估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个别地方和领域出现评估报告弄虚作假现象。这些问题既有评估机构及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的原因,也有少数机构为追求利益故意隐瞒或造假的情况。
例如,青海省都秀台铜砷矿普查报告中的矿产资源品位数据不实,存在隐瞒未见矿工程、违规圈联矿体等情况,导致品位提高、矿体扩大、储量增高等问题。此外,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玉源矿因储量备案报告错误认定第四系覆土厚度及忽略矿体断裂带,误将覆盖层认定为矿体,导致采矿权人越层开采现象。
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不实或虚假的具体表现还包括:砂石土类矿勘查报告大矿做小,导致矿业权出让收益少缴;年度核实报告不进行实测,导致实际开采情况与记录不符;人为降低品位现象较多,导致税费少缴;隐瞒共伴生矿种,导致未进行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勘查单位不按规范编制报告,导致报告不实。
国家对矿业权评估非常重视。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矿业权评估师列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2年,自然资源部出台了相关暂行规定和考试实施办法。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司长薄志平一行到中国矿业权评估师协会调研时强调,要聚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围绕能源资源增储上产,提供有效的专业技术服务和支持。
矿产资源储量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资源开发秩序与市场公平。在矿业权一级市场,储量虚报会导致出让价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在二级市场转让中,储量造假成为资本骗局的常用手段。从宏观战略层面看,储量不实或造假会使国家矿产资源家底不清,影响国家战略决策,危及国家能源资源安全。
盛达优配app-按天配资利息-配资专业门户-配资平台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