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09863,以下简称“零跑”)的销量开挂了。
8月1日,零跑发布消息称,7月全系交付再创历史新高,达50129辆,同比增长超126%,零跑汽车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
过去几个季度,零跑的销量增长可谓爆发式。2024年8月之前,零跑的月销量一直徘徊在一两万台规模。2024年8月,零跑月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同年11月突破4万辆;2025年7月则突破了5万辆。
但8月1日消息公布当天,零跑汽车股价反而放量大跌3.71%。这显示出投资者对于零跑历史性销量的冷静。
研发低一个数量级
零跑销量爆发的背后,是其频频推出的超高性价比产品。以6月零跑交付量占比最高的零跑B10(14316 辆)为例,该款4月上市车型售价9.98万元起,远低于小鹏汽车(09868)G6这样的竞品(17.68万元起)。对于竞争对手来说,这近乎是一个“价格屠夫”式的定价。
但这种低价策略也存在着极大风险——往往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通常很难有持续性。
不过,零跑似乎解决了这一问题。零跑汽车2025年一季报显示,其毛利率14.9%,创历史新高,主要得益于销量上升带来的规模效应、持续进行的成本管理工作及产品组合的优化。
零跑官方信息显示,零跑汽车全域自研覆盖“三电+智能”核心技术,通过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八合一集成电驱、数字孪生工厂技术等一系列自研技术,有效降低了零部件数量和生产复杂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空间利用率。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此前曾对媒体表示,零跑自研、自造的核心零部件,已经占到了整车成本的65%以上。
相比而言,蔚来(09866)汽车同期毛利率为7.6%;小鹏汽车同期毛利率为15.6%;理想汽车(02015)毛利率为20.5%。与同行相比,零跑汽车的毛利率看起来还不错。
但分析毛利率背后的因素,零跑的这一毛利率就看起来没那么好看了。
2025年一季度,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为8亿元,而同期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9.8亿元、25.1亿元和31.8亿元。2024年,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28.96亿元,而同期小鹏汽车研发投入64.6亿元、理想汽车研发投入111亿元、蔚来汽车研发投入130.37亿元。
以营收规模和零跑(100.2亿元)同一量级的蔚来(120.35亿元)和小鹏(158.1亿元)来看,假如后两者的研发投入降到零跑的水平,那么2025年一季度蔚来和小鹏的毛利率将超过20%,超出零跑的14.9%一截。
在超高的性价比和较高的毛利率背后,零跑的研发投入实际上要比竞争对手低了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零跑的未来可能只能依赖性价比,而很难在更多的附加值上获利。
尤其是当下智能汽车最核心的辅助驾驶领域,竞争对手们都在大力投入相关研发,零跑在研发投入上的节俭显然无法维持相应的智驾水准。
只有性价比,缺乏附加值
7月29日,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想在理想i8发布会上表示,理想2025年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会超过60亿元,其中45%投资在人工智能的基础建设上,包含了基础模型、推理芯片、操作系统、终端算力和云端算力等;另外55%投资在人工智能的产品技术研发上,包含VLA大模型、理想同学智能体、智能座舱等方面。
而在2025年初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透露,过去十年公司在研发和制造上投入超过500亿元,2025年预计小鹏汽车和小鹏汇天研发投入总计约95亿元,其中在AI上投入约45亿元。
可见竞争对手仅在AI上的投入就超出了零跑整体的研发投入。
在如今的智能汽车领域,只考虑性价比而忽视智能驾驶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模式。
以埃安为例。这个广汽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也曾经依靠高性价比大卖,最高峰的2023年卖出了44.26万辆。但随后埃安的销量便一路下滑,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为374884辆,同比下降21.9%;2025年1-6月埃安累计销量为108677辆,又是同比大幅下滑。
这就是只有性价比、没有附加值的结果。
在类似的商业模式中,只有小米(01810)手机是依靠极致性价比走出了完整的商业模式。但小米手机依靠的并非硬件本身,而是靠手机相关的互联网服务收费,解决了硬件的低利润问题,最终形成了相对良性的商业闭环。
但与手机领域丰富且成熟的互联网服务不同,智能汽车上的互联网服务生态还在初始状态,如果汽车硬件本身利润不足,很难支撑起良性的商业模式。
零跑凭借高比例的零部件自研和成本管理,大幅降低了造车成本,也向用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汽车产品。但是极致的成本管理也压缩了研发投入,在智能驾驶研发如此之卷的当下,零跑的性价比能在研发领域重新复制么?
零跑会是另一个埃安,还是另一个小米手机?
盛达优配app-按天配资利息-配资专业门户-配资平台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