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建国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曾特别提醒全党,要保持警觉,防止外部势力的“糖衣炮弹”袭击,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即使毛主席反复强调,仍有少数人因为刚刚的胜利而丧失了战时的那份坚韧和奋发精神,他们渐渐丢失了那个时代的奋斗风貌,甚至背离了最初的信仰与坚持。这一现象表明,短期内的艰苦奋斗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且一生都保持这种艰苦奋斗的态度。而“艰苦奋斗”这四个字几乎贯穿了邓小平的一生。
不搞特殊化
邓小平的艰苦奋斗精神最初从他在法国的勤工俭学开始显现。回忆起那段日子,邓小平曾笑着回忆:“那时生活相当艰难,虽然职业化之后,生活费用来自政府补助,但每天的食物也就是面包和面条。”年仅16岁的邓小平,远赴法国开始了他的勤工俭学生涯。在那时,他和其他很多留学生一样,经济条件极为艰困,常常找不到固定的工作,也没有任何资助。为了生计,他在餐馆做过招待,火车站和码头搬运货物,甚至当过清洁工,清扫垃圾。每天的工作都极为辛苦,身体也总是处于疲惫状态,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咬牙坚持。
展开剩余81%1922年,年仅18岁的邓小平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之路。到他23岁时,邓小平已经在党中央担任了秘书长一职,协助中央领导处理各项事务。当时,党中央机关设在上海,这个城市看似繁华热闹,但事实上,周围的环境却充满了白色恐怖,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迫害,甚至丧命。那段时间,邓小平曾两次在险境中逃脱,面对着无时无刻不可能发生的危险,他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邓小平曾回忆道:“我们在上海做秘密工作时,确实非常艰苦,每天提心吊胆,那时不仅没机会照相,连电影院都没去过。”可见,那个时期的工作与生活都异常艰难。
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奋斗
在抗日战争期间,邓小平担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政治委员,还曾担任过中共北方局的代理书记和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他不仅是党和军队中的重要领导人,而且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不断体现出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坚定信念。无论是指挥战斗,还是亲自参与行军作战,邓小平始终保持着无畏的姿态。
1941年,日军实施“三光政策”对华北进行全面扫荡,导致那段时期华北抗日根据地面临着极大的困难。邓小平带领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开展了游击战,成功抵挡了日军的进攻。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不仅做到了指挥作战,也领导士兵们坚守大生产和精兵简政的方针,有效抵制了敌人的封锁和“扫荡”,并帮助士兵们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
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在一次和父亲的谈话中,曾问道:“爸爸,您在前线时,一定过得很艰苦吧?”邓小平笑着回答:“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是吃苦而已。”他将自己在太行山区数年的艰难岁月,仅用“吃苦”二字概括,足以看出那段时光的艰辛与不易。
艰苦奋斗精神延续至晚年
即便在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决不允许自己享有任何特殊待遇。1942年,邓小平检查工作时,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次,邓小平巡视沙河县的独立营时,司务长得知邓政委来了,便担心营里条件简陋,怕邓小平吃不好,便偷偷为他准备了一碗面条。然而,邓小平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你让我搞特殊化,是不对的!赶快把这碗面条送给那位重伤员吧。我自己去食堂吃饭。”他拒绝了那份特别的照顾,坚持自己和士兵们一样享受简单的饭菜,展现出极强的自律与责任感。
在他的一生中,邓小平不仅强调艰苦奋斗,还始终坚持廉洁自律,拒绝铺张浪费和任何形式的特权。他从不要求自己享受超出常人的待遇,无论是在物质条件还是工作作风上,始终保持极简朴的态度。
革命年代的艰苦与牺牲
在红军长征期间,邓小平亲身经历了金沙江、大渡河等艰难险阻。长征路上物资匮乏,生活条件艰苦,邓小平时常以自己乐观的态度鼓舞士兵们。没有食物时,他会给大家讲述各地的美食,带领大家谈笑风生,轻松化解疲劳。尽管他喜欢抽烟,但在长征途中常常不得不用树叶代替烟草。艰难的环境没有让邓小平屈服,反而激发了他更加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依旧没有放松对自己生活作风的要求。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表现,完全自觉地延续了那个时代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仅在生活上保持简朴,在工作作风上也一直践行务实高效的原则。他曾经说:“我们党能从困境中走出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干部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他坚信,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使得革命能从困境中奋力前行。
坚持艰苦奋斗的信念
邓小平不仅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家庭中同样注重传承这种精神。他对待家人亦秉持严格要求,不允许任何形式的特权。邓小平要求孩子们不能依赖他的地位谋取私利,也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特权思想。在日常生活中,他以身作则,向子女们传递着艰苦奋斗的理念,时常以生活中的小事来教育他们: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坚韧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邓小平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已经成为时代的象征,深深影响了后来的一代又一代人。
发布于:天津市盛达优配app-按天配资利息-配资专业门户-配资平台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