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中国科学家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卡脖子"难题的新闻时,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警惕。作为一名量化投资者,我深知每当这种重大技术突破出现时,市场往往会上演一出"机构吃肉、散户喝汤"的戏码。
中科院物理所的"特殊胶水"技术、金属所的"柔性骨架"技术、清华大学的"氟力加固"技术,每一项都堪称革命性突破。产业界更是动作频频:中自科技的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国轩高科进入中试量产阶段、新宙邦实现百吨级量产…政策层面也给予强力支持,《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提到加快全固态电池材料应用验证。
表面上看,这简直是天大的利好。但让我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根据上海交易所数据,2016-2019年间个人投资者平均收益全部为负,而同期机构投资者平均收益高达1344万元。更讽刺的是,东方红基金的统计显示,在2014-2015年牛市期间,散户亏损反而更严重。
展开剩余79%二、定价权的残酷真相为什么在我们眼中表现平平的机构总能碾压散户?根本原因在于A股的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机构手中。从上市公司登陆交易所的第一天起,这种不对称格局就从未改变。
很多人误以为机构的优势在于调研能力和估值水平。这就像看到魔术师变鸽子就以为关键在于他穿什么衣服一样可笑。机构的真正优势在于他们掌握了市场的定价权——这是市场赋予他们的使命。而我们普通投资者去模仿他们的调研和估值行为,无异于东施效颦。
二级市场的交易本质上是资金实力的较量。"大力出奇迹"才是硬道理,只是这些真相都被复杂的K线图掩盖了。我们不需要对机构顶礼膜拜,更不必亦步亦趋地模仿。关键在于认清一个事实:股价的涨跌是由机构间的博弈决定的。
三、一起下跌却不同命的两只股票让我们用2024年9月24日那轮行情中的两只股票来说明问题。「亚辉龙」和「汇金科技」都是在同一时间启动的,但命运却截然不同。
「亚辉龙」在10月8日后就偃旗息鼓了:
而「汇金科技」却一路上涨:
关键差别在哪里?让我们看看「亚辉龙」的资金数据:
图中橙色柱体代表的是我用了十多年的量化分析系统中的「机构库存」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亚辉龙」的机构资金活跃度很快就消失了。这才是它表现不佳的根本原因——没有持续的机构资金支持。
反观「汇金科技」:
虽然也有震荡调整期,但「机构库存」数据始终保持活跃。这才是它能持续上涨的真正动力。
四、回到固态电池的投资启示现在让我们回到开篇的固态电池话题。面对这样的重大技术突破,普通投资者最该关注的是什么?是各种技术细节吗?是各家公司的产能规划吗?
在我看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是看清一个事实:哪些标的正在获得持续的机构资金关注?就像前面两只股票的对比一样,同样的概念板块中,有的股票会一飞冲天,有的则昙花一现——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持续的机构资金支持。
这也是为什么我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用量化工具追踪机构行为的原因。在这个由大资金主导的市场里,"跟对人"比"选对股"更重要。
五、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面对固态电池这样的投资机会,我有几点心得分享:
不要被表面的技术突破冲昏头脑 重点关注相关标的的资金动向 学会识别真正的机构行为特征 建立自己的量化分析框架记住巴菲特的那句话:"当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消息本身,而是解读消息的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信息均来源于公开渠道的个人整理分析,仅供交流学习之用。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及操作方式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内容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本人郑重声明:从未建立任何收费群或开展荐股活动,任何以本人名义进行的此类行为均属诈骗,请广大投资者提高警惕。
发布于:上海市盛达优配app-按天配资利息-配资专业门户-配资平台最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